
【拼多多集運退貨血淚史】四台小米冷氣換來三週客服大戰
趁著平台促銷,我在拼多多買了四台小米冷氣,分別透過兩家集運商寄回台灣:兩台走天X集運,兩台走婕X集運。沒想到這一買,直接開啟了一段漫長又折騰的售後旅程。寫下這段經歷,希望對其他台灣消費者有幫助,別再重踩雷。
▍天X集運:倉庫拒收、推卸責任
冷氣本來就是海快集運中的「敏感貨」,有可能被轉為正式報關,不過我們是公司自用,就算報關也能配合。而且以大陸冷氣價格,就算加上海運費、關稅、貨物稅,依然有價格優勢。身為同業,我們知道這類貨物「難操作但不是不能運」。
結果我下單當天下午,天X集運就通知我:快遞被倉庫拒收。問題是,當時商品根本還在廣東商家倉庫,難道冷氣是虛擬商品能瞬間抵達幾百公里以外的集運倉?後來查證,快遞兩天後才發貨,並顯示「已簽收」。但天X堅稱是「快遞虛假回傳」,這說法完全對不上時間線。
除虛假回傳外,關於可運的問題:
我問:「既然平台可下單,為什麼倉庫不能收?」
天X說:「平台能下單,不代表我們能運。」
我再問:「你們線下不是也在走冷氣嗎?轉報我們也能配合。」
客服回我:「拼多多上的天X集運,跟我們私下的集運是兩回事,不能混用。」
整個過程完全像在打太極球——
「你去問商家」、「你去問快遞」、「你找拼多多」⋯⋯踢皮球踢到飛起來。
▍婕X集運:客服跟倉庫各自活在平行宇宙
有了前車之鑑,這次我先主動詢問婕X是否能寄冷氣。客服起初說可以,後來又改口說不行。我立刻請快遞送到倉庫時直接拒收,客服也說沒問題。
結果兩天後,快遞送達倉庫,倉庫不但沒拒收,還直接入庫成功,系統還跳出「請盡快集運」提醒。我再追問客服,卻完全講不出個所以然。
我說:「你們說不能運,為什麼還入庫?」
客服:「不知道,可能倉庫搞錯了吧。」
我說:「那我要安排快遞取回退貨,請確認商品在哪。」
客服:「幫你查,請稍等……」結果問了兩天,冷氣在哪都講不出來。
比起天X的不配合,婕X是更令人傻眼的「內部失聯」。客服一套邏輯,倉庫一套邏輯,根本活在兩個世界。
當然,也免不了「你去問商家」、「你去問快遞」、「你找拼多多」⋯⋯
▍拼多多客服:給力,但平台設計有坑
必須說,拼多多的客服表現出乎意料地不錯。問題敘述一聽就懂,電話聯繫迅速、回應明確,還有單一窗口負責到底,這點遠勝過淘寶那種客服輪班制、每次都要重頭解釋的窘境。
但平台本身有個超大坑:商品詳情頁完全看不到是哪個商家賣的。
我買的是四台一模一樣的小米冷氣,頁面全寫「小米官方」,結果其實是兩家不同商家發貨,客服名稱、品牌LOGO都長得一模一樣,完全辨識不出。
導致我一直跟其中一個商家談四台退貨,對方卻堅稱只發出兩台,我們雙方爭執許久才發現是來自兩家不同的商家。除非你從訂單進去點客服,否則根本不知道還有另一個賣家存在。
我問了在拼多多工作的朋友,他一開始也說「商品詳情頁會有商家資訊吧」,結果一查也傻眼:真的沒有。
▍結語:順利退貨,但極度勞神
歷經三週的客服拉鋸戰,四台冷氣最終都退回,退款也順利拿到。但說真的,過程極度勞心勞力,特別是兩家集運商,服務態度簡直讓人抓狂。
這次經驗讓我深刻體會:
拼多多沒有「官方集運」,平台上的集運商雖然掛品牌名稱,實際上各自獨立、互不相干,也不受平台有效約束。對消費者來說,這種不透明又難溝通的體系,一旦出狀況,就是一場硬仗。
雖然不至於因此刪掉APP,但未來要再買大宗或敏感商品,我一定會三思,而且——絕對不再用天X與婕X這兩家集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