淘寶貨到付款即將登台:熊麻集完整解讀與使用建議

自七月起,許多台灣用戶打開淘寶 App 時,經常會看到一個彈窗通知:淘寶即將在台灣上線「貨到付款」服務,並邀請會員進行中信貨到付款身分認證。官方還宣布,從九月起每日前 300 名完成認證的會員,可獲得一張 NT$50 折扣券

坦白說,以淘寶一向的促銷力度來看,50 元並不算特別吸引人,但 「貨到付款」本身才是重點。對台灣消費者而言,這不只是多了一個付款選項,更可能改變未來跨境購物的體驗。以下由熊麻集帶你解析此服務、如何正確使用,以及必須注意的潛在風險。


為何需要通過中信貨到付款身分認證?與 EZway 有何不同?

根據官方 Q&A:

  • EZway 實名認證:由台灣關務署推出,目的在於海關進口實名申報。
  • 中信貨到付款認證:由銀行端負責,屬於跨境金流服務的身份驗證。

由於淘寶的貨款最終要流向中國大陸賣家,金流涉及兩岸跨境支付,甚至可能經過第三地(如香港、新加坡)中轉。為確保合規,金流的「源頭實名」就相當重要。


貨到付款什麼時候能正式上線?

以淘寶的行銷節奏來看,最有可能的上線時機是 九月底至十月初,趕在雙 11 前搶聲量。但由於貨到付款的流程較為複雜,若測試不充分,不排除延至 雙 12 甚至年底


哪些情境適合用貨到付款?

其實,對大多數淘寶用戶來說,支付寶、信用卡、超商繳款等支付方式已經足夠。貨到付款並非必備,但在以下場景特別有價值:

  • 包裹破損或疑似遺失
    拒收時即可避免後續與客服的冗長拉鋸戰。
    ⚠️ 建議拍照存證,避免被判定為惡意拒收。

但要注意:淘寶很可能會監控「拒收率」。即使理由正當,若拒收次數過多,帳號可能被列入黑名單,導致失去使用貨到付款的資格。

因此,像是重複收稅或金額爭議這類單純問題,可以斟酌先付款收貨,再透過官方申訴解決,避免因拒收次數過多導致帳號受限。


其他可能的坑與注意事項

  1. 超商尺寸 / 金額限制
    超商代收有固定的金額與包裹大小上限。若商品超規,淘寶可能轉宅配處理,但風險和責任劃分更複雜。建議避免用 COD 購買大型超規商品。
  2. 多件包裹拆單
    一筆訂單若分多包裹寄出,務必核對包裹數量、EZway 稅金,以及每件包裹的應付金額是否與訂單相符,避免被多收或重複收費。
  3. 留意詐騙包裹
    過去台灣曾出現跨境詐騙代收。簽收前要確認包裹是否為淘寶官方寄送,可透過包裹標籤或公開平台查詢。如有疑慮,也可加入熊麻集 LINE 社群詢問。

出現問題時,正確的申訴管道

若 COD 包裹已付款,但後續發生問題,第一申訴對象應該是淘寶,再依情況轉由物流客服、平台客服或商家客服處理。

切勿向 7-11、新竹物流、黑貓或中信銀行等台灣端單位要求退款,因為這些單位僅依淘寶 SOP 執行,沒有權限單方面處理退款。就算最終退款是由台灣單位執行,也一定是淘寶下達通知後才能進行。


結語

整體來說,淘寶貨到付款為台灣消費者提供了新的支付選擇,但使用時需謹慎,特別要注意拒收比例、超商限制與詐騙風險。

若你對 淘寶集運、貨到付款或其他購物規則 有疑問,歡迎透過熊麻集官網社群聯繫我們,一起討論最安全、省心的購物方式。